【2016级郑州大学新生咨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浏览:3216 评论:25 人

  •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力学有你更给力!!!
    历经十年寒窗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2016年6月7号、8号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你们已经走完了一段今后会不断怀念的旅程,现在时间又把你们推向新的起点,郑州大学也将汇入新鲜的血液。感谢你们选择力学院,力学有你更给力!
    这里是郑州大学,我就像你期待大学的到来一样期待你的到来。
    本帖特供2016级Fresh men!
    欢迎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友情链接】新浪微博:郑州大学力学院团委 微信:力工小微
    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http://ao.zzu.edu.cn/ 力学院官网:http://www5.zzu.edu.cn/gclx/





    【力学院概况】力学与工科学学院(简称力学院、工程力学系或力工院),属工科院系,院办公室现位于郑州大学新校区工科园最东侧。注:后面会在贴出郑州大学的地图中标注

    【专业设置】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方向)、安全工程(设备与结构安全方向)注:2015级专业仅有工程力学、安全工程
    学院现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力学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全工程专业是河南省高等学校特殊专业建设点。设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固体力学(原实验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河南省最早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设有力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历史沿革】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原郑州工学院基础部,始建于1963年。新郑州大学成立后,校内院系、专业调整,成立郑州大学工程力学系,2011年,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力学一级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依托单位,经学校研究决定,更名为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设有“工程力学”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
    【科研设施】学院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完善。设有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微纳成形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成型技术”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微纳成型技术”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软物质极端制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断裂力学及工程安全”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实验室面积近万平方米,及精密及大型试验设备200余台(套),能够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实习、科学研究和课程设计的条件。 注1: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以成为郑州大学独立科研机构,位于北校区,仍与力学院有密切联系。注2:力学院附属科研单位众多,在郑大理工科院系数一数二。

    【科研成果】近年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等在内的近20项奖励。特别是橡塑模具国家工程中心研制成功的“神七”宇航员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为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神七”头盔的研制也有材料院等院系参与

    【毕业生去向】目前学院拥有在校本科生近778人。
    [考/保研] 近五年来,已有300余名同学考取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及美国和加拿大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到52%。 注:工程力学考研人数较多,安全工程女生考研人数较多
    [就业]安全工程就业率高,工程力学考研率高

    【招生情况】招生工作由学院开出招生名额,经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分省统一招收。院系省内生源与省外生源比例接近1:1,与学校总体情况接近。就2015年来看,两个专业均可在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本科一批中报考 注:一般安全工程设三个班,招收90人左右,工程力学设5个班,招收160人左右。报考国家专项计划有分数有较大优惠,省内指定县区考生报高校专项计划有更大优惠,一旦报考专项计划入校后均不能转专业。




    【力工人物志】院长 赵军教授
    1、基本情况 姓名:赵军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南漯河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 现任职务: 院长
    2、教育背景 1989年9月——1993年6月 郑州工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本科生; 1993年9月——1996年6月 郑州工业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系水工结构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6年9月——2000年6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8年2月——2009年2月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 2014年7月——2014年8月 日本神户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3、研究领域 工程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及应用、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纤维复合材料增强与加固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耐久性、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4、社会兼职 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会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FRP及工程应用委员会委员、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土木工程用复合材料和纤维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纤维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5、荣誉奖励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
    6、学术成果 在工程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与耐久性能、纤维复合建筑材料增强与加固工程结构计算理论、纤维聚合物增强与加固工程结构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研发了纤维混凝土新型加固材料和纤维聚合物增强材料,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实现了混凝土及其结构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省级科研项目等10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6部著作,参编完成2部国家(行业)标准,正在参编3部国家(行业)标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取得15项科研和教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等13项科研奖励。



    版权所有 明时风2024 http://zzu.unvst.com/ 帮助文档 投诉建议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