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郑州大学新生咨询】历史学院
- 所谓双子LV.连长
- 2015/6/21 22:11:58
首先,小十六们,恭喜你们跨过高考大关来到我们大历史学院,在这里我只能告诉你们这里有最饱学的老师、最有气质的学姐、和最儒雅的学长,其他的像什么文物了编钟了专属图书室了什么什么的等你自己来了自己看咯,有没有一丝儿小期待呢,小石榴们,快到碗里来~
- lj724550
- 2015/6/22 2:56:25
欢迎加入ZZU历史学院小石榴领养群,群号码:533378414
- aifuedu022
- 2015/6/22 5:05:24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前身为历史系,创建于1956年,时为郑州大学七个初创系科之一。1976年增设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1986年增设档案学专业;1995年增设旅游管理专业,组建为文博学院。1996年创办人文科学试验班。2001年学校专业调整,档案专业并入信息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独立为二级学院,原文博学院调整为历史与考古系。2004年历史与考古系更名为历史学院。学院现有历史学、考古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方向)、世界史(2013年开始招生)四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考古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历史考古学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学经典研读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为省级精品课程,“田野考古学”、“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世界近代史”为校级精品课程。学科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史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科技史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郑州大学中原考古创新团队为河南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学成绩
郑州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以来,人才济济,名师荟萃。嵇文甫、秦佩珩、荆三林、史苏苑、刘铭恕、张文斌、高敏、李民、戴可来、杨天宇等国内知名学者曾在此执教,传承了优良的教风和学风。目前,历史学院有教职员工60余人,其中教授29人(含校内兼职)、副教授12人,拥有博士学位者40余人,博士生导师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河南省特聘教授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仍然活跃于学术前沿的高敏、李民、戴可来等先生的带领下,历史学科在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明清经济史、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人口史、科技史、越南史、中东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居于先进行列。同时,历史学院充分利用地处中原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古代文明的考古发掘及探索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河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历史学院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质量为根本,以素质育人为目的,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努力造就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围绕这一办学思路,学院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该院先后有数十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佳绩。如2010年7月,在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上,作为郑州大学主力队员的该院学生李梦竹,不仅为郑州大学代表队成功卫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其本人荣获最佳辩手奖。2012年6月,由该院学生组成的郑州大学代表队,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中荣获大学组一等奖。与此同时,历史学院学生组织工作和社团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连续获得“郑州大学十佳优秀学生会”、“郑州大学十佳优秀研究生会”、“郑州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多项荣誉。历史学院学术底蕴深厚,学习风气优良。每年本科生考研报考率一般保持在80%以上,考研录取率也达到50%左右,多年来都稳居郑州大学文科院系前列。近年来,该院先后有70余名优秀本科生被免试推荐保送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等多所“985”及“211”高校攻读研究生,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考试进入各类名牌大学继续深造。该院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日渐扩大,水平不断提升,每年都有多篇毕业论文入选省优或校优学位论文。此外,该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质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史学院已经建立了一个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培养的完整教育体系,先后培养本科毕业生近3000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600余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长为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和骨干力量,从而为河南省及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院的教学及科研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学科建设及科研经费具有充足保障,整体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明显提升,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拓展,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我们相信,在各方力量、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该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 缪艺琴
- 2015/6/22 7:26:09
师资力量
历史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含校内兼职),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讲师9人。在岗博士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5人,硕士学位者13人。教职工的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组成合理,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和发展前景。
历史沿革
回顾50年的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是历史学科艰苦创业和初步发展时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历史学科全体师生凭着“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良好作风,在学科建设上实现了四次大的跨越:1981年在我国第一批学位点申报当中,中国古代史、专门史和世界史率先取得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国家第六批学位点申报当中,获得了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国家第九批学位点申报当中,取得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国家第十批学位点申报当中,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专家组通过。
学位授予点
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将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以及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历史学及科学技术历史,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经济史、科技史。
系所设置
还有1个国家“十五”“211”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明与考古学,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世界史,2个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越南史研究所、韩国史研究所、印度史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史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上,历史学院走在了郑州大学乃至河南人文学科的前列。
教学科研条件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资料室和文物陈列室。资料室现有藏书2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100余种。文物陈列室现有文物2万余件。50年来,已培养本科生200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60余名。目前在校本科生350余人,硕士生130人,博士生34人。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605篇,出版学术专著55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6项,高校人文社科奖励13项,其它奖励40项。科研成果转让7项,被采用成果27项,直接经济效益75万元。目前共承担47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其它国务院各部委项目6项,各类科研经费总计1450多万元。历史学科与国内其他高校,以及美国、澳大利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和香港等地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
- 和平常一样
- 2015/6/22 8:52:35
说实话,光靠签到升级太慢了,所以我就 复制了这段话遇贴就回,一次最少也得3 经验值,而且还能保证你的帖子不沉。
- kunkun
- 2015/6/22 11:14:51
@小白zlp @千杯不醉小旺旺 @心里有事feng
- 娜塔莉
- 2015/6/22 13:42:49
@小白zlp @千杯不醉小旺旺 @心里有事feng
- zhaoyang
- 2015/6/22 15:22:33
15级老学长来啦,
- yipaizixun
- 2015/6/22 16:07:58
欢迎加群533378414
- ziv
- 2015/6/22 19:49:13
不知不觉成了老学姐 so sad。

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