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这本书将改变你的生命
关于这颗心 ---阿姜查.波提央
我不太晓得如何介绍这位我所见过最有智慧的人才好。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机锋与活力、率真与实话、庄严与亲密,以及幽默与严肃的戒律、动人的悲心与自然的解脱。阿姜阿玛洛(Ajahn Amaro)对本书精彩的导读,将他描写得很传神。
十年的重病与超越
在经过四、五十年的禅修后,阿姜查晚年生了重病,一病十年,到最后几乎没有办法开口讲话,只能用手指比划,可是他仍照样教导别人禅修。肉体上的剧痛中,并没有阻碍他继续与众人分享佛法。
一般人在学佛时难免会有一种期待:希望藉由学佛可以免于横逆而永处顺境,可是我们迟早会发现,这种期盼并不是一个必然。学佛并不能保证我们一辈子都在顺境中,学佛只是让我们能够身在痛苦里,心却不被痛苦所掌控;透由单钝地接受自身的感受和情绪世界,学会面对这些逆境,并观察我们怎么面对它。
我们随便翻阅这套书的任何一章,不难发现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提醒:修行就在我们这个身体。修行不在于我们读了什么书,也不在于我们记得了什么道理,而在于我们能够观察。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是如何为外界所引动,我们的心又是如何因这些引动而起了喜恶的反应,阿姜查要我们去仔细观察这一连串的变化是如何运作的。
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分享阿姜查这位老友的心路历程
当我们把修行变成一个熟悉的习惯时,心会比较平静,身体的负荷也会比较低,接著就有馀力去观察内心的种种想法是如何生灭,并能随时提醒自己放下、不执著。最后,我们就可以养自己的心像一个空房子,烦恼的客人来了,它也会走。这不是消极被动或弃械投降,而是清楚冷静地让烦恼的客人进来,然后离去。让我们不住任何执著,只活在当下、活在觉知的观照里。
这是一个方向,有助于我们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惯性时,可以从佛法里得到脱离自我束缚的苦的可能历程、做法和方向。就如他在书中不断提醒我们,不管我们想修行或根本不想修行,都还是要持续修行,这样才有脱离苦的一天。
内容提要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da19821004
2013/12/9 3:21:09
对 @每天多走... 使用挽尊卡
挽回他的尊严!
效果:郑州大学吧经验+3
xiaoxiao20
2013/12/9 4:30:22
性化了就不生气,不生气才肯吃亏,吃亏就是占便宜;
认命就不怨人,不怨人才能受苦,受苦才能享福
人生没有便宜可捡,也没有亏可以吃。捡来的便宜是灾祸,吃的亏是福气。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富越多,责任越大;予人帮扶,于己修善;倡导施者感恩受者;人人行善,则事无不善;快乐大小看爱你人数多少
wendejun
2013/12/9 12:45:45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富越多,责任越大;予人帮扶,于己修善;倡导施者感恩受者;人人行善,则事无不善;快乐大小看爱你人数多少
317411766
2013/12/9 17:45:59
一要化性,二要认命。性化了就不生气,不生气才肯吃亏,吃亏就是占便宜;认命就不怨人,不怨人才能受苦,受苦才能享福。可惜世人都不知道,把性命看轻,把名利看重啦!
凡是对面来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着不如意的事、不对头的人,要能忍受
从前张雅轩听我讲“善、功、德”,便弃产兴学,受侮辱、遭魔难,永不退志,那叫定住志了。
我常说逆来的是德,要接受,若是心里不乐意,就是受了也没德,若再去找回圈,就更不对啦!
所以我说他是佛界人。佛是以吃亏忍辱为占便宜,正和世人相反。
能装个活死人,性就化了。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全别人的好事、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Protect the teachings、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了凡四训
大家加油啊
不要错过修福的机会了呀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四不正能治一切病
《大学》上的四不正,在我看来,任何疾病,都能治的。有所忧患,志不正。有所恐惧,意不正。有所好乐,心不正。有所忿懥,身不正。心不正,不能享人的福。身不正,不能享物的福。车夫赶车,对于牛马,不是打,就是骂,可以说无有人性,对待它了,究竟伤了自己,哪能享它的福呢?佛以普渡众生为大愿力。人用物而不能爱物,于心何安
dongsen
2013/12/9 22:20:21
●念已成的佛不如念未成的佛
人都念已成的佛,而佛反不理他;我念未成的佛,使他成佛,方是真念佛。谁是未成的佛呢?世上人都是。我劝他尽人道,就是念他成佛呢!念佛与念圣贤是一样,不过取他作我的模范,若不能实际做功成德,徒用口去念,焉有成佛之理
paul0166
2013/12/10 3:06:01
了凡四训5
因果报应有,来早与来迟。
若人欲求消灾祸,速速改过忏罪行。 (改过)
若人欲求得福安,勤勤行善所求得。 (修善)
世人学坏仅三天,只因常受环境染。
劝君心德要坚定,恶事不可做,恶话不可说,恶心不可存。
众生命贵莫杀害,非分之财莫偷盗,美色可怕莫邪淫,妄语伤人伤自己,酒迷心身莫贪杯。
不可欺善人,不可毁贤士,若把贤善欺,易遭神鬼怒。
多做恶事必祸己,多行不义必自毙。
劝君常学圣贤行,存心孝亲莫忤逆,
戒杀众命常放生,铺桥造路兴大利,
舍财施物济困穷,见人危急伸手救,
见有善事立刻行。身常守德做善事,
口常柔和说善话,心常仁慈存善心。
一切善事都去做,一切恶事莫沾身。
善恶报应影随形,勉己劝人常行善。
因果报应古今同,勉己劝人常行善。
tdxl2010
2013/12/10 4:16:31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